在防雷工程中如何降低电阻值
来源: | 作者:洛琳 | 发布时间: 2025-10-13 | 2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 在防雷工程中,降低接地电阻是核心环节之一,目的是确保雷电流能快速、安全地导入大地,避免雷击时接地装置产生过高电压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。具体方法需结合土壤特性、工程场景(如建筑物、变电站、通信塔)和规范要求

  在防雷工程中,降低接地电阻是核心环节之一,目的是确保雷电流能快速、安全地导入大地,避免雷击时接地装置产生过高电压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。具体方法需结合土壤特性、工程场景(如建筑物、变电站、通信塔)和规范要求,以下是7 类核心技术手段,按实用性和常用度排序:

一、优化接地体设计: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

  接地体是雷电流导入大地的 “桥梁”,增大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,可直接降低接地电阻(本质是减小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电阻,同时利用 “并联效应” 降低总电阻)。

  1.采用多极接地网(最常用)

  2.选用大尺寸 / 特殊形状接地体

二、改善土壤导电性:降低土壤电阻率

  1.换填低阻土壤(直接有效)

  2.使用降阻剂(高阻地区首选)

  3.土壤保湿处理(辅助降阻)

三、加深接地体埋深:利用深层低阻土壤

  土壤深层(通常 1 米以下)受天气影响小(干燥、冰冻影响小),湿度更稳定,电阻率远低于表层土壤(如表层沙土电阻率 1000Ω・m,深层黏土可能仅 200Ω・m),通过加深接地体埋深,可有效降低接地电阻。

  1.常规深埋接地极

  2.深井接地(极端高阻场景)

四、采用降阻材料接地体:提升自身导电性

  1.铜质接地体

  2.铜覆钢接地体(性价比之选)

五、利用自然接地体:降低工程成本

  自然接地体是指建筑物本身的金属结构(如钢筋、金属管道)或地下金属设施(如电缆铠甲、水管),其与大地接触面积大、已长期埋入地下,利用其自然接地功能,可辅助降低防雷接地电阻,同时减少人工接地体的用量。

  1.建筑物基础钢筋接地(最常用自然接地体)

  2.金属管道接地(辅助)

六、采用电解离子接地极:主动降阻技术

  电解离子接地极是一种 “主动降阻” 装置,适用于极端高阻土壤(如沙漠、岩石),通过向土壤释放导电离子,主动改善接地极周围土壤的导电性,长期维持低接地电阻。

  适用场景:通信塔、微波站、风电设备等孤立防雷设施,以及土壤极度干燥、无地下水的地区

七、注意事项:确保降阻效果稳定且安全

  1.避免电流屏蔽效应

  2.防止接地体腐蚀

  3.符合规范要求